健康類電子產品智能手環:健康數據的貼心守護者
編輯:定制產品設計 日期:2024-02-27 20:54 / 人氣:
智能手環:健康數據的貼心守護者
如今,智能手環已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得力助手。它不僅監測著我們的血壓、血氧、心率等關鍵健康指標,還默默記錄著我們的運動數據和睡眠質量。那么,這個小小的設備是如何做到的呢?

這一切的奧秘,其實都歸功于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(PPG)傳感器。這種神奇的技術,在生物醫學檢測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。正如李爽所解釋的:“實現這些功能主要依靠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(PPG)傳感器,它在生物醫學檢測中也有廣泛應用。”
PPG傳感器利用光束穿透皮膚,監測血液中的光強變化,從而精準估算出被測者的血壓。而血氧監測則是通過特定波長的紅光和紅外光射向被測者的手腕,再通過另一側的光電二極管接收反射光線。通過計算光強差,智能手環就能為我們估算出血氧值。

對于心率的監測,智能手環設計采用了透射型光電傳感器。這種傳感器將發光管和光敏接收器置于被測組織的兩側。當發光管發出的光線穿過皮膚進入深層組織時,透射光線被光敏接收器接收。這樣,就能反映出血管內血液體積隨心臟泵血的變化幅度。經過專業計算,智能手環就能為我們得出被測者的心率。
智能手環的計步功能則依賴于三軸加速度傳感器。這種傳感器能夠感知物體運動的方向與加速度大小。通過測量走路的方向和加速度,再配合能夠判斷設備處于水平或是垂直位置的加速度計,智能手環就能實現精準計步。
此外,利用軟件算法和三軸加速度傳感器實時捕捉各項數據,經過一系列處理,最終將這些數據轉變成智能手環App端的可讀數字,使用者的行走步數、運動消耗的卡路里等數值就被清晰地呈現出來。

然而,盡管智能手環為我們提供了諸多便利,我們仍需明白其局限性。由于智能手環是通過光束穿透皮膚進行數據采集的,因此需要與被測者的手腕緊密貼合。但在實際使用中,由于各種活動狀態的影響,腕部皮膚與智能手環之間難免會產生間隙。此外,汗液也會對光的吸收率產生影響,進而影響檢測的精度。
因此,我們需要明白的是,智能手環只是一種消費類電子產品,并非醫用儀器。其監測精度肯定不如專業器械。智能手環測量的結果僅供我們參考,絕不能以此估算出數值,作為醫學診斷治療的依據。李爽提醒道:“大家要明白智能手環的局限性。”
內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薦內容 Recommended
- 探索未來:智能手表產品外觀設計的創新之路03-01
- 健康類電子產品智能手環:健康數據的貼心守護者02-27
- 穿戴式技術:智能化衣物的設計革命01-19
- 智能運動手環:如何設計一個創新的產品?(運動智能手環哪個牌子好)01-19
- 智能運動手環設計中的健康數據監測01-19


